盆腔器官脱垂与子宫位置与有什么关系?如何治疗?

作者:麻麻康 日期:2024-06-12 点击数:

盆腔器官脱垂(POP)已经是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为6%~8.72%,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常见症状,主要与妊娠和阴道分娩、产次、年龄、体质指数(BMI)有关,此外近年来也有文献提出,子宫位置对盆腔器官脱垂发病机制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01

子宫位置与POP的关系

据2005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对592名女性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其中子宫后位2~4级子宫脱垂的发生率是子宫前位的4.5倍。


据《子宫位置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关系》研究,998例患者在经阴道分娩后产后一年内,子宫中后位组子宫脱垂发生率为28%,明显高于子宫前位组的19%。

以上研究表明,子宫中后位发生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更高。原因可能与缺乏支撑有关:

  • 中后位子宫的长轴与阴道轴几乎平行,宫颈位于前方,靠近膀胱和尿道,没有具体的支撑。当腹腔内压力增加时,中后位的子宫更容易被推向阴道。

  • 前位子宫的轴线与阴道轴线大致成直角,宫颈位于后穹窿,阴道后壁和直肠可以提供后部支撑。


02

子宫位置与产后子宫脱垂

非妊娠期子宫后位发生率约为20%。据《子宫位置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关系》研究,产后女性中子宫中后位占56%。虽然同一人群在非孕期子宫位置的比例不详,但妊娠和分娩对子宫位置的影响尚不能排除。


在健康未生产状态下,女性子宫在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及宫骶韧带的共同协调支持下,表现为前倾前屈位。产后出现子宫后位时,表明盆腔韧带结构及功能存在改变。

当产后子宫位置变为后位时,盆腔韧带已经存在一定损伤,再加上产后肛提肌损伤,最终增加了子宫脱垂的风险。这可能为产后中后位子宫的女性子宫脱垂发生率增高的原因。


03

POP的应对方法

1、一般支持疗法
控制体重,合理安排休息和工作,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排便通畅,避免长期便秘,绝经后女性补充雌激素,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
2、盆底肌训练
对于轻中度的脱垂,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可以进行盆底肌训练。通过训练提升肌肉强度,提升对盆腔器官的承托能力。
3、放置子宫托
子宫托是一种支持子宫和阴道壁并使其维持在阴道内而不脱出的工具,分为支撑型和填充型。支撑型用于程度稍轻的患者,填充型用于重度患者。使用时需要间断性取出、清洗并重新放置,应严密定期随访、规律摘戴。
4、手术治疗
对于重度的脱垂,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是否存在复发的因素,综合考虑手术方式。


更多知识
投诉建议
声明:新广告法规定所有页面信息中不得出现极限化用词欢迎广大消费者监督,发现任何违反广告法内容,可投诉至邮箱degas@degas.net.cn
收件人:
degas@degas.net.cn
联系方式:
投诉内容:

置顶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热线电话

扫一扫 微信咨询

4006-032-132